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同步发力-荣尚热能
7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第二批次针对10个省份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已经全部完成进驻工作。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各个省(区、市)落实“水十条”的考核结果和我国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的最新进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生态环保部门多频次进行环保督察,我国环保领域已逐步建立起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和立体多维的监管体系。业内专家认为,严格监管、执法到位将规范和完善市场环境,环保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建立
按照“水十条”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对2017年度各省(区、市)落实“水十条”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两个方面。其中,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为刚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水资源污染防治领域,不同主管部门首次公布针对“水十条”的考核情况。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不同区域间的协同防控机制已经更加完善。
近日,随着北方供暖季临近,应对重污染天气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预测今年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风强度弱,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去年冬季偏差。
由于京津冀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高密度聚集区,该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较严重。从11月初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重污染天气。在区域协同防控机制下,河北、河南、山东等多个北方省份陆续启动应急管控和核查工作,并制定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计划”。各地普遍把高排放行业错峰生产作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以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在长三角区域,今年6月以来,区域内的三省一市发挥协作机制平台作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大空气、水环境治理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之后,从2018年开始,汾渭平原也被纳入重污染天气防控重点区域之一。陕西、山西两省11个城市也相应建立起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的联防联控机制。
针对污染防治,不仅仅是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相互协作,不同主管部门也在加强合作。10月下旬,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36个城市进行专项巡查。11月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5部委联合出台相关措施,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源头防控结合末端治理
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补齐生态环保、能源、农业农村等领域短板。在生态环保领域,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支持力度。在农业农村领域,要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例,由于我国农业总量大、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在农业农村领域,涉及大气、水、土壤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如何统筹推进三大领域的协调防治成为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考验。
10月初,记者在重庆市荣昌区采访了解到,以“荣昌猪”闻名的生猪养殖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不过,由此产生的粪污也成为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一大难题。为此,当地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猪-沼-其他经济作物”的循环模式。
重庆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包传彬告诉记者,通过把猪场建在丘陵地高处,粪水经沼气池发酵后,顺地势由管道自然流到坡下的麻竹地。“不仅有效解决水源、土壤方面的面源污染,也形成一种有机循环的农业养殖模式”。
据介绍,当地这种“种养结合”模式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全区三成左右的养殖粪污经发酵处理后通过管网还土还林,其余则由农户作为有机肥直接使用,粪污处理率达95%以上。
除了源头防控,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针对污染防治三大领域末端环节的防控工作也从未松懈。近日,记者了解到,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石人沟铁矿因为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改造工程不达标,未通过当地环保部门验收。
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河北省今年一直大力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前8个月,全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在建168个,完成95个;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在建45个,完成39个;煤电行业深度治理项目在建42个,完成4个。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可以减排颗粒物12万多吨、二氧化硫18万吨、氮氧化物20万吨。
环保产业发展焕发新活力
截至11月6日,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已经分别完成针对山西、辽宁、吉林等10省份督察“回头看”的进驻工作。据悉,此次“回头看”主要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7大标志性战役和其他重点领域。
从今年开始,针对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领域保卫战的环保督察工作持续进行。尤其是,在“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实施之后,2018年8月颁布并将于2019年正式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进一步完善土壤修复监管体系。
高能时代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表示,随着国家宏观和行业政策对土壤污染防治重视程度的提高,市场需求将快速释放,土壤修复规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土壤修复市场环境正在好转,进入到了由政策法规标准驱动的行业生态”。
近年来,受大气、水和土壤等领域污染防治具体措施的实施及政策因素拉动,我国环保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3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7.4%。2018年上半年约为6690亿元,同比增长约18%。
“随着绿色发展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深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快速释放并逐步扩大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严格监管执法到位将大大规范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此外,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税收、价格等政策制度进一步优化,将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
发布时间:2024-11-04发布时间:2024-08-23发布时间:2024-04-24发布时间:2024-03-12发布时间:2024-01-18发布时间:2023-12-18发布时间:2023-12-07发布时间: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