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淮安集中供热:规划已过时 管理缺抓手
起步于2004年的淮安市集中供热到现在已超过10年,然而供热企业却入不敷出,每年亏损超300万。供热企业长期亏损不仅给运营带来困难,同时也不利于淮安集中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淮安市集中供热的主管部门——淮安市经信委。
据淮安市经信委节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淮安市的居民集中供热从每年12月初开始至次年2月底,目前中心城区和生态新城以集中供热为主,供热小区55个,其中由供热企业运营的小区47个,设计供热面积约540万平方米,供热小区总户数38910户,但2014年实际开通只有8154户,开通率仅为21%。
该负责人坦陈,由于大部分供热小区入住率低、开通率低、热损严重,使得供热经营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万达公寓为例,一号楼的业主住户多,供热需求明显,所以能够开启集中供热,但二号楼大多用于个人出租和商业办公等,集中供热就一直没开。”
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缺乏是制约供热企业发展的另个一因素。淮安地处秦岭、淮河以南,不属于国家强制供暖区域,没有政府财政补贴,供热企业的运营一直靠自力更生。公开资料显示,在很多北方城市,供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每年都会有财政补贴。例如在青岛,采用清洁能源的供热项目补贴最高可达3000万元。
上述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淮安的集中供热依据的是2004年出台的《淮安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规划》,十几年来,随着中心城区的快速发展,供热区域不断扩大,原有规划已不适应当前供热市场需求,淮安市经信委正提请市政府重新修订中长期集中供热发展规划。
此外,由于开发商与供热经营企业间由于资金不到位、双方纠纷等原因,也导致小区供热设施运行维护无保障。对此,淮安市经信委也显得无奈,“北方地区、徐州等地供热管理均由政府牵头,成立集中供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发改、经信、规划、住建、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由其下设的办公室具体负责供热管理。目前,淮安没有成立供热工作领导小组,经信委只负责对小区外部供热管理及小区内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在供热管理中缺少有效抓手,无法对开发商、小区供热经营企业等相关环节进行约束,供热市场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提请市政府设立专门供暖管理机构,加强行业监管,统一规范供热市场,积极探索新的供暖方式。
-
发布时间:2024-11-04发布时间:2024-08-23发布时间:2024-04-24发布时间:2024-03-12发布时间:2024-01-18发布时间:2023-12-18发布时间:2023-12-07发布时间:2023-10-30